近期,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大类下的SCI期刊《Sustainability》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 of Mobile Monitoring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 Typical Area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co-Green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China”的论文。该论文为意昂4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青浦典型区域空气污染分布地图制作——基于多参数🏋️♀️、高分辨的“走航监测”》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傅欣冉为大创项目负责人,前五作者蔡琦鑫🍈、杨儀涛、徐钰和赵芳红均为在读本科生,通讯作者姚兰老师为项目指导老师。
移动式监测具有机动性强、响应迅速的优点🈶,能够快速识别污染源🙆,可弥补固定监测的不足↩️。该研究依托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便携式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仪♿️🏃🏻♂️,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金泽镇和朱家角镇的代表性区域青西郊野公园(公园)和朱家角古镇(古镇)开展“走航监测”🚶♀️➡️,共获得2022年暖季节41次空气质量六参数的走航监测数据🛝。
结果表明🚅,受人为活动强度的影响古镇空气质量六参数浓度总体高于公园🕟。古镇的污染物,包括PM2.5🏊🏻、PM10、SO2和CO👰🏿♂️,周末浓度均高于工作日浓度,而公园的污染物浓度水平在工作日和周末并无显著差异。公园污染物浓度(如PM10和SO2)的日变化特征与居民活动密切相关🧚🏿。古镇和公园NO2日变化特征表明两者均受到来自城区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传输的影响。走航监测实时识别出公园内柴油燃烧发电用于农业灌溉排放出高浓度的SO2和CO👆🏻,最大瞬时浓度分别可达1530 μg/m3和20 mg/m3🏰。露天烹饪☣️、煤燃烧(居民)和店铺频繁装修是古镇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污染源。此外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单颗粒气溶胶的形貌特征,发现研究区存在大量新鲜排放和老化的黑碳🙅🏿,表明研究区受到局地排放和传输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改善示范区的空气质量👩🏻🚒,建议采用更为环保的农业灌溉方式和清洁燃料👃🏿。
公园和古镇污染物空间分布和浓度水平
https://doi.org/10.3390/su15010205
(供稿:环境工程系)